李柔臻/暨大外文系/112畢

 

人生就是不斷轉彎再轉彎
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 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畢業生 李柔臻

 

  • 從詩詞到商海

基於對文學的熱情與相較於其他學科還算不錯的英文能力,大學時我選擇就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國語文學系。然而,儘管有著一顆熱愛語言學習與文學分析的心,我還是不免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感到迷茫。

在大二時,通過通識課程接觸到了與當時領域不同的國際行銷管理課程,我發現自己對商業運作和國際市場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,於是開始修讀國際企業學系的課程,想著同時結合語言與商業,不就能增加優勢,開拓更多職涯機會了嗎?

  • 燃起職涯的火把

在大學就讀期間,我選擇了五年一貫的學碩計畫(大三以上學士生申請繼續修讀碩士課程),畢業後便順利升入國際企業學系研究所。

在大學與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中,除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輕鬆歡樂的學習氣氛,系上還提供了許多實踐機會,包括教授在課程中舉辦的模擬面試和業界講座,以及系上時常轉發的各類實習資訊,都讓學生們能更加了解職場實際情況,也讓我提早做好了進入職涯的心理準備。

比較可惜的是,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實習,我個人在履歷上相關經驗的部分稍嫌薄弱,但憑藉模擬面試的經驗,加上在論文收尾階段廣投履歷,我順利地在畢業前成功應聘,在拿到畢業證書後立即入職,正式進入職場。

  • 職場你好,我是新鮮的肝

碩士畢業後,我幸運的成為了一名品保客服工程師,乍聽之下似乎與我的學術背景沒有直接關聯。但在面試時,我深刻體會到,企業重視的並不僅僅是「硬實力」,「軟實力」也同樣重要。

在沒有工程背景的情況下,我能做的只有查詢應聘職位的工作內容及簡單的相關知識,並優化自傳和面試中的自我介紹,來展現我的積極態度,而這些,都是在模擬面試時,教授提過的關鍵問題。

進入職場後,很重要的是必須「眼觀四面,耳聽八方」,像塊海綿一樣努力吸收專業知識及職場技巧,從什麼都不知道,到開始能看懂產品結構、產線流程,我不是在找資料自主學習,就是抱著電腦在問問題的路上。

在職場中也能看見在學期間習得能力的應用,比如:辦公軟體使用技巧、5W2H分析法,以及企業中解決問題的流程及辦法。

無論是代表專業知識的硬實力,或是同樣重要的軟實力,也就是態度及適應性等等,在讀書階段都需要清楚意識到:「啊,我必須開始學這些了。」

  • 能幫你的,最終只有過去的你自己

想要就讀國際企業學系的學弟妹,我認為熱誠與好奇心會是你的敲門磚,對商業、國際市場和文化的熱情都能驅動你積極學習和探索。此外,批判性思維也是一項重要關鍵,能幫助分析和評估不同情境及解決方案,這可以通過參與討論或閱讀多元觀點的資料來培養。

如果你開始對國際企業產生了興趣,可以從一些日常學習活動開始。可以試著參加學校或社區的國際交流活動,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,還能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,為理解國際局勢打下基礎。另外,透過閱讀商業書籍、參加線上課程或關注商業新聞,增強對國際企業運作的了解,都能幫助你在學習相關課程時更有底氣。

老生常談,成功是1%的運氣和99%的努力,再幸運的人若不能在機會來臨時及時抓住,也無濟於事。積極的態度將引領你在學習與職涯的旅途中不斷前行,成為成功的重要助力。你會發現,最終能幫你的,只有過去的你自己。

你選擇怎麼過,才是最重要的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