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家瑄/中正高中/110畢

 面對不擅長,勇闖自己的一片天
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四年級 吳家瑄

 

  • 興趣這條路,是我想走的嗎?

因家人的理工背景,從小就喜歡邏輯類的數理、化學,享受思考的過程,也喜歡藉由解題或動手實驗獲取成就感。相較之下,對於歷史、英文等背科我是很排斥的,每每讀起來都覺得無趣,感覺只是為了考試而讀。因家人的理工背景,從小就喜歡邏輯類的數理、化學,享受思考的過程,也喜歡藉由解題或動手實驗獲取成就感。相較之下,對於歷史、英文等背科我是很排斥的,每每讀起來都覺得無趣,感覺只是為了考試而讀。個性外向的我,喜歡與人交流、挑戰自己,我認為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擔任工程師,也不喜歡窩在研究室做研究,所以當時高一的我,不顧家人的反對,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文組。

  • 我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自己?

選組後,對於文科較不擅長的我,確實讀得較為吃力。家人曾多次勸我,希望我大學還是選理工科系,可能在求職的路上會比較單純。選組後,對於文科較不擅長的我,確實讀得較為吃力。家人曾多次勸我,希望我大學還是選理工科系,可能在求職的路上會比較單純。我選擇先上網查詢各種資料,查看各科系教授開設的線上課程,藉由課程中的內容去摸索自己對該科目/該科系是否感興趣。而其中最關鍵的,是我仔細爬過104、1111等網站,去了解各職缺的工作內容,思考這些是否是我想做的,有沒有符合自己對於未來的期待。在多方探索後,我認為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商業類的科目,其中又對國際時事很感興趣,看了各校各科系的課程地圖,最後選擇就讀國立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。

  • 學習動機很重要,選擇在個人

就讀大學時,我明白英文是首要需克服的科目。因此去找了很多學校的免費學習資源,包含TOEIC,TOEFL課程。以及選修系上EMI全英課,先練習自己對於英文的熟悉度,讓自己不要過於牴觸學習,再來才去讀工具書與考試。就讀大學時,我明白英文是首要需克服的科目。因此去找了很多學校的免費學習資源,包含TOEIC,TOEFL課程。以及選修系上EMI全英課,先練習自己對於英文的熟悉度,讓自己不要過於牴觸學習,再來才去讀工具書與考試。同時在大四這年,在科技業實習的我看見職場上的競爭,開始思考自己還能夠多學些什麼充實自己。我察覺自己若是能夠學會程式語言,對於職場上的競爭肯定會更有幫助,於是近期開始學習程式語言。先練習看得懂,才慢慢開始摸索編寫。除了培養個人興趣,也讓自己多一項技能。

  • 無論如何,我都想對自己說聲謝謝

學習本來就不輕鬆,但面對不擅長,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,也是一門學問。如今回頭看來,我想對曾陷入迷茫的自己說聲謝謝。會有那些對未來的不知所措、選擇上的掙扎,代表我很認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,嘗試尋找真正感興趣的事,這些都是好好了解自己的過程。學習本來就不輕鬆,但面對不擅長,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,也是一門學問。如今回頭看來,我想對曾陷入迷茫的自己說聲謝謝。會有那些對未來的不知所措、選擇上的掙扎,代表我很認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,嘗試尋找真正感興趣的事,這些都是好好了解自己的過程。家人曾問過我:「你現在才學程式,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擇讀相關科系?」我想跟大家分享,選組/選系/選校固然重要,但在實際接觸過不同環境後,想法可能也會有所改變,需要的技能也可能會不大相同。但我仍然會堅持當初的選擇,也因為那時勇於挑戰的我,才會有現在的自己。探索自己、了解自己,是每個人一輩子的課題。我們常常在理解別人,卻沒有好好的認識過自己。所以在探索自己的路上,會沮喪和徬徨都是正常的,多花點時間與耐心,相信自己。最後不管是否有轉換跑道,又或是發現自己沒有興趣,那都是更了解自己的養分。

相關文章